●荷蘭妮可博樂舞蹈團的《與路奶奶的支票貼現一席話》。
●201債務整合3年廣東現代舞周演出劇照。
  “只有美不美的問題長灘島,不存在懂不懂的問題。”
  “比如你去聽交響樂,你就不會去想聽沒聽懂,而是會想好不好聽。同樣,你去看現代舞,為什麼要糾結於看沒看懂?人們聽歌、看舞,應該是一種審美活動,而不是上理論課,它只有美不美的問題,不存在懂不負債整合懂的問題。”廣東現代舞團行政總監張月娥這樣表達她對現代舞的理解。
  臺灣舞蹈家林懷民此前還有更生動的詮釋,“我們是‘文字掛帥’的民族,事事都要從文字上來思考,一定要講出道理,這是考試考多了。我們少了欣賞的層次。外面樹木長出新綠,木棉花開了,你看到覺得開心,知道春天來了,可是你懂木棉花嗎?你根本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室內設計吧?舞評家必須要懂舞蹈,但一般人不需要,先要學會如何去感受和欣賞,懂不懂是下個階段的事。”
  現代舞的不可捉摸,可以從它的起源說起。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,在古典芭蕾相對薄弱的美國和德國,一批舞蹈家意識到當時的芭蕾很多只流於賣弄技巧的層次,缺少感情的釋放,並倡導舞蹈應該是人類隨性活動的表現,才能表達出人類最深奧的思想與感情。於是,他們脫下芭蕾舞靚麗的舞服和舞鞋,嘗試著創立一種與傳統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,並以其追求自由、勇於創新的表現形式,打破了當時古典芭蕾獨霸舞壇的局面。但舞蹈家的主張和實踐又各不相同,這決定了現代舞從一開始就沒有成規可循的。
  在現代舞這個行當從業十餘年的張月娥至今也給不出一個定義,但她肯定,現代舞要反映的不是古代人的生活,也不是民族的特色,而是要反映活生生的當下生活。“在古典舞的時代,人們的生活是很單一的,即便是貴族也只是待在小小的城堡里,今天人們的生活則發生了很大變化,我們的職業越來越多,生活形態越來越豐富,你看有的人都上太空了,這些東西是古典舞不可能去表現的。換句話說,現代生活的多元性,反映到現代藝術上,必然也是一種多元化的體現。”
  一個小劇場只能容納100人,有時票房只有幾千塊
  但張月娥不得不承認,在國內,反映現代生活的現代舞卻比反映古代生活的古典舞還要小眾。在廣州,要想看一場現場的現代舞演出,是不太容易的,除了每年一屆的廣東現代舞周,觀眾就只能等待廣東現代舞團小劇院的不定時演出了,但是這個小劇場不足300平方米,只能容納100人,而且演出頻率一年可能不到20場,有時候整整一個月都沒有一場。舞團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,來看演出的觀眾以學生和年輕白領為主,且多半是鐵桿粉絲,新觀眾比較難培育,整個廣州,稱得上現代舞受眾的可能不到一千人。“沒有辦法,廣州市乃至整個廣東,稱得上專業的現代舞團只有這麼一個,團里的專業舞者只有14個,這個市場現在很小眾。”
  一年一度的廣東現代舞周剛剛閉幕,張月娥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“本屆現代舞周請了8個國外的團,9個國內的團,整體下來的製作費用是200萬元左右,但因為今年很多演出是在戶外免費進行的,票房收入算下來不到20萬元,再加上一些贊助費用,今年現代舞周的收入大概占到成本的25%。其他的開支則主要來自省文化創意產業基金和省文化廳的幫助。”
  一臺現代舞劇出現在觀眾面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呢?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元是常有的事兒。首先是舞團的基本費用,從排練廳維護、辦公經費到演員的工資,都是剛性支出,一個月要十幾萬元才能維持;還有高昂的製作費用,其中服裝、舞美、多媒體、運輸人工每個環節都需要錢;到了正式演出時,還有不菲的場地租金要對付,有的劇場每天的租金都有好幾萬。
  廣東現代舞團一年大概有四五個新作品,一個作品完整的製作周期往往長達幾個月到半年,成本幾十萬元到百萬元都不稀奇,但票房收入卻無法保證,如果是在小劇場,一場演出可能也就幾千塊的票房收入,更何況每年在廣州也沒多少場演出。
  到國外賺錢補貼國內,但只有少數舞團才有機會
 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為瞭解決基本的收支問題,國內不少現代舞團需要到國外巡演掙錢補貼國內的虧損。他介紹,國內除了國家大劇院等極少劇院不需要演出方支付場租,一般劇場都把票房壓力轉嫁到演出方身上,國外的劇院往往會直接預付訂金購買,對外宣傳和票房都不用演出方操心。不過,他同時強調,出國巡演的機會只是少數舞團才會有,大部分獨立舞團能在國外演出的機會少之又少。
  不過,張月娥對現代舞的小眾化現狀並不擔心,她堅稱“藝術不是娛樂,不可能,也沒必要完全大眾化。”她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篇經濟學文章,文章里談到藝術與工業的本質區別:100年前,如果一部交響樂作品需要100人同時演奏,那麼100年後它仍然需要100人,其人工和製作成本差不多會增加100倍,但是一臺汽車就不一樣了,100年過去,它的製作成本可以減少99%。
  “如果純粹按照‘投入產出比’來衡量價值的話,幾乎所有的藝術都不會有存在的必要。所以藝術一定有它超越金錢與物質的意義,可喜的是,這個觀念正在逐漸形成一種共識,尤其是政府層面開始認識到文化藝術的價值,越來越願意做這方面的推廣工作。”
  談資
  現代舞的起源
  現代舞起源於美國,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紐約,八十年代現代舞的中心移至歐洲,九十年代巴黎成為熱門焦點。但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來臨,中國市場開放和經濟騰飛,國際藝壇開始把目光放在在亞洲地區,並認為中國將是未來現代舞蹈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地。
  現代舞是舞蹈的先鋒,註重自由隨性的表達交流。隨著現代舞在技術訓練上的日益科學化和系統化,如今的現代舞已經不再是舞蹈演員的專屬品。在歐美以及亞洲的許多國家,現代舞已經深入到普通人中間。但在中國,現代舞的發展仍然處於起步期。
  一般認為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·鄧肯是現代主義舞蹈的創始人,她摒棄芭蕾舞的成規、不用名家音樂來跳舞,並從古希腊的舞蹈中吸取靈感,脫掉芭蕾舞亮麗的舞服及舞鞋,改穿古希腊寬鬆的衣服與赤著雙腳,在舞臺上跳出了現代舞的原型。 (綜合媒體公開報道)  (原標題:“現代舞是藝術而非娛樂,雖然小眾,但不可能也沒必要大眾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kntv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